首页 >> 经济师> > 初级经济师 > > 正文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时间:2018-7-6 来源:556考试吧

一、商品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1.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

(1)使用价值: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2)价值:本质属性和社会属性。体现社会经济关系。

2.关系: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二者又互相排斥。

(二)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属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由劳动的二重性决定。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

(三)商品的价值量

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劳动生产率变化而变化。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二、货币的产生和职能

(一)货币的形成和本质

1.货币发展的四个阶段:

①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个别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

②扩大的价值形式(08年、2010年考过此概念),即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

③一般价值形式,即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表现在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某一种商品上。

④货币价值形式。当一般等价物最终固定在一种商品上时,这种商品就成为了货币,这种价值形式就是货币形式。

2.本质: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二)货币的职能

五种:各自的概念。重点关注支付手段职能。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三)货币流通规律

商品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

(1)待流通的商品数量;

(2)商品的价格水平;

(3)货币流通速度。

三、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一)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1.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表现形式:价值规律对生产和交换活动的支配作用是通过价格运动表现出来的。价格围绕价值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二)价值规律的作用

1.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

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3.促使商品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

本站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乐考网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扫描/长按下方二维码,即可获取考试报名、考试教材、考试押题等信息!